NEWS
2025.09.17
「牛排變色」不必恐慌:解開肉類的色彩變化之謎
當您在超市買回一塊鮮紅的牛排,放在冰箱幾天後卻發現它變成了灰色,您是否會懷疑它的新鮮度和安全性?
許多人認為,紅色的肉顯示其新鮮,而灰色則意味著腐敗。然而,肉類的顏色變化其實是一個更複雜的科學問題。
首先,讓我們澄清一個常見的誤解:紅色的肉不是因為血液。肉類的紅色來自於「肌紅蛋白」,這是一種存在於肌肉細胞中的蛋白質,它與氧氣結合時會產生紅色。
新鮮宰殺的肉通常呈現紫棕色,但當暴露於空氣中時,肌紅蛋白會轉變成「氧合肌紅蛋白」,使肉呈現出我們熟悉的鮮紅色。
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氧氣會繼續作用於肌紅蛋白,導致它進一步氧化成「亞甲肌紅蛋白」,這會使肉的顏色變成灰褐色。
科學家解釋說,由於接觸空氣面積較大,因此碎肉比整塊肉更容易變灰。但這並不意味著肉就一定不新鮮或已腐敗!
肉類在超市中的保存也是一門科學。在真空包裝的情況下,由於缺乏氧氣,肉顯現出更暗的紫色。
但您可能會注意到,即使在塑料包裝中,超市裡的肉仍然保持鮮紅色。這是因為超市使用的特殊塑料微微透氣,雖然孔洞細小以至於不會讓液體流出,但足以讓空氣進出,從而保持肉的鮮紅。
如果您的牛排在冰箱中變灰了,這可能僅僅是冰箱中氧氣作用的結果,而不是腐敗的跡象。
但是,如果整塊肉都變成了灰色或棕色,特別是如果它帶有異味或黏滑感,那麼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指南,這可能是肉開始腐敗的跡象。
總的來說,肉類的顏色變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,涉及肌紅蛋白的氧化。
消費者在判斷肉類是否新鮮時,不應僅依賴顏色,還應考慮其他因素,如氣味和質地。
這次的科普小知識,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食物的奧秘,並作出更明智的消費選擇。
新聞來源 : 明日科學